玻璃溫室大棚一般都是種植蔬果的,在比較關閉的條件下進行的,其地上蒸騰和作物蒸騰發生的水大都在棚內,所以棚內相對濕度明顯高于棚外。而棚內空氣濕度過大又是病害多發損害嚴峻的根本原因之一,因而科學操控玻璃溫室棚內濕度是種植培養中重要的一環。
下面,小編給廣大菜農介紹幾種有效操控棚內濕度的方法:
1、深溝高畦培養即棚栽時宜選地形高、排水便利的地塊。
整地時一定要開好棚四周的排水溝,棚內采納深溝高畦培養方法,畦高30厘米,以便濾水排漬。
2、通風換氣是最簡略的棚室降濕法。
一般每次灌水后,在不影響溫度的前提下,要加大通風量,將濕氣排出棚外,換入外界的枯燥空氣,下降棚內空氣的濕度。通風換氣時,有必要根據需求確認換氣的程度,一般應在9-14時進行,使降濕與保溫相互統籌。通風換氣是開天窗,仍是開地窗,開大仍是開小,開的時刻長仍是短些,都要正確剖析、把握,處理好降濕和保溫的聯系。冬天,以保溫為主,削減通風次數與時刻;春季可加大通風量,以和諧棚內的溫濕度。
3、天膜用無滴膜或防滴水劑。即大棚膜用無滴膜或防滴水劑處理,以防棚內“下雨”,防滴水劑是一種藥劑,噴在薄膜上即具無滴膜的功用。
4、改動濕度經過改動棚內溫度的方法來改動棚內濕度。
據調查,棚內濕度為100%、棚溫為5℃時,每升高1℃,濕度少3%-4%,升高到20℃時,濕度約為70%,溫度升至30℃,濕度約降為40%。反之,溫度降至18℃時,相對濕度可升到85%,溫度下降到16℃時,相對濕度簡直達100%。
5、中耕覆土在蔬菜耕種前或定植后,都要充沛澆水。
水滲下去今后,再利用中耕和覆土或地上鋪草、塑料薄膜掩蓋等方法,削減水分蒸騰,堅持適合的土壤溫度而下降空氣的相對濕度。
6、控水減濕經過削減灌水量和次數,來調理棚內的濕度。
在滿意蔬菜生長發育所需水分的前提下,盡量削減灌水次數,下降土壤與空氣濕度,做到寧干勿濕。為使空氣濕度改變較小,又能滿意蔬菜對土壤水分的需求,可采納開溝、挖穴澆水或滴灌等方法進行澆水,防止洪流漫灌;當空氣濕度小,需求趕快進步濕度時,可向地上澆水或噴霧。
7、病蟲防治無水施藥法:
即采用藥土、煙熏法來防治病蟲害。既可有用地防治病蟲害,又能操控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。
8、堆積吸濕性資料。
在棚室內的墻角處可堆積石灰等吸濕性資料,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到達下降空氣濕度的意圖。